近期,政策层表态“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并未提到“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城投债再次成为各机构的关注焦点。
(相关资料图)
分析人士认为,现阶段城投债的违约风险或边际下降,短期限适度下沉策略仍可延续,不过,布局的同时还应关注实际化债方案的进展及效果,切勿掉以轻心。
城投热度升温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反映了管理层对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视度,短期内城投债“刚兑”属性仍存。这也是支持行情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者也注意到,当前短久期城投的择券策略仍被各机构青睐,且市场关注度开始向弱区域的优质主体或中等区域化债进展较快的主体转移。
根据券商统计,2023年7月31日至8月4日,国内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信用利差被动走扩。尤以城投板块来看,城投债低评级各券的表现略优于高评级,AA(2)各期限收益率下行3BP至4BP;AAA、AA+等级1年和5年期收益率下行2BP至3BP。截至8月4日收盘,城投债AA及以下等级1年期信用利差位于13%至29%分位数,AA+等级3年期信用利差处于53%分位数。
不仅如此,8月第一周信用债市场发行情绪火热。当周信用债发行规模达1603亿元,净融资额为245亿元。就发行倍数来看,获得倍至2倍、3倍以上认购的各券占比分别上升至32%和27%,获得1倍认购的各券占比大幅下降至5%,上述指标充分显示了一级发行的热度。
“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的隐性债务置换,缓释财力弱且债务压力大的尾部区域债务风险。”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就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目前各机构对城投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体现为AA(2)等级各券的成交占比上升至高位,同时包括天津在内的弱区域城投债收益率下行幅度靠前。”
风险不容忽视
当然,在城投板块整体风险可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关于“城投债‘刚兑’信仰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早已达成了市场共识。
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23年1月至7月城投债的发行量合计达34953亿元,实现净增量合计9410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9695亿元。分券种看,2023年1月至7月私募债、短融(超短融)贡献了主要的发行与净增,是仅有的两个净增量占比同比增长的品种。其中,私募债净增量占比同比提升至%、短融(超短融)净增量占比同比提升至%。由于私募债的发行主体资质通常较弱、短融(超短融)期限在一年以内,这说明今年以来城投债发行下沉和短期化的趋势有所加剧。
此外,2023年1月至7月城投债的取消发行金额和只数分别达到了922亿元和175只,依次为去年同期的倍和倍。
“虽然政策‘护航’叠加‘资产荒’发酵,使得城投债依旧备受市场青睐,但无可否认,城投板块内部的收益率分层已十分清晰。”一位机构交易员向记者表示,“再者,非标融资违约、银行贷款展期等风险事件也早已屡见不鲜。”
下沉仍需审慎
聚焦到城投债的投资,相对乐观的机构建议,“后续可加强跟踪相关发行人因组合化债方案落地带来的阶段性信用修复投资机会,如开展债务置换重组、建立地方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安排财政资金、协调国企资源、加速城投转型整合等,进一步优化高收益城投债短久期信用下沉策略。”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助理总监彭月柳婷说。
总而言之,在“一揽子化债方案”定调下,大部分业内人士判断,城投债短期内违约风险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向后看,无论是隐债置换还是债务展期降息,本质都是以时间换空间,压降债务成本并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如果新一轮隐债置换落地,则我们建议,后续可关注两类主体机会。”在刘郁看来,其一,是纳入“隐债化解试点”的区县或地市城投债,关注1年期以内品种。这些区域直接受益于地方债置换隐债,能缓释债务风险。其二,是强省份以及债务管控能力较好省份的短久期较高票息城投债的投资机会(即使没有被纳入试点),隐债置换落地也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信心,缩小强省份内部地市、区县之间的分化。
另有相对审慎的观点认为,“长期债务化解情况如何,以及市场能否迎来实质性偿债风险的降低仍将取决于具体的化债政策选择和效果。”上述交易员指出,“对于城投债布局,短久期择券策略仍可延续,未来建议重点观察弱区域优质主体和中等区域的化债进展,再选择是否进一步下沉。”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