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正文

今亮点!科拓生物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19 00:24:20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科拓生物(30085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14)。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指引》(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14),其中,食用益生菌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其他未列明食品制造业(行业代码C1499)、复配食品添加剂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业(行业代码C1495)。

(一)食用益生菌制品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

1、行业概述

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属于普通膳食补充剂,隶属于功能食品(或健康食品)范畴,但并非《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可用作膳食补充剂、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剂、药品原料等,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功能性食品中成长最快的品种之一。目前,我国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为将益生菌添加于奶粉、酸奶、饮料中。即食型益生菌、菌片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成长。另外,近年来公司研发的益生菌代谢产物(后生元)因其良好的益生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广大客户的青睐,部分科学研究表明,后生元作为益生菌的菌体本身、代谢产物或裂解产物同样能够进入人体体内,起到增强免疫、平衡肠道菌群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作用。相比于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会不断丧失活性,后生元具有耐高温、耐胃酸、耐胆碱且后加工不受限制等优势,可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长保质期乳品、饮料、高温烘焙食品以及日化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公司的后生元产品可应用在休闲食品、日化用品以及女性私护等产品中。

益生菌产业有很强的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准入壁垒和资金壁垒。益生菌菌种资源的分离、筛选、评价、收集以及功能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只有以长期、充分的基础研究作为基石,企业才能开发出优良的益生菌制品。益生菌企业间产品及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优质菌种的竞争,大多决定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

益生菌原料菌粉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生产商、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生产商、功能性食品生产商以及宠物食品生产商、美容、日化、女性私护等。随着益生菌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为实现产品差异化增加产业应用功能,在产品中添加益生菌用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下游客户群正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2021年11月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益生菌团标”),对益生菌及益生菌食品进行了定义、分类,并对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运输贮存进行了明确规定。益生菌团标明确,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其中,使用的益生菌菌种应当同时符合国家颁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及公告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及公告的规定,或符合经过国家批准并注册的保健食品用菌种名单,使用的益生菌菌株则应满足下述条件:应明确菌株号和分离来源;需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保藏和安全性评价;需经过全基因组测序且有相关科学文献支持;有进行人体或临床试验研究的科学文献支持其正面评价。

2023年1月9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发布《益生菌制品 乳酸菌类 后生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后生元团标”),后生元团标明确,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遗传背景明确的灭活微生物和/或菌体成分,包括或不包括其代谢产物的制品;化学合成的成分以及病毒/噬菌体及其产物除外。乳酸菌类后生元是指将检验合格的原辅料经配料、混合、杀菌、冷却后,接种一种或几种乳酸菌类益生菌进行发酵,将发酵后的液体或固体灭活,并对其中菌体细胞破壁或不破壁处理、固液分离或不分离、添加或不添加载体、再经干燥或不干燥处理的一类后生元。

2、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益生菌市场继续稳步发展,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机构的数据,2021年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预计达611亿美元。预计从2021到2026年,全球益生菌市场将以8.3%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保持增长,至2026年达到911亿美元。益生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三大区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益生菌消费规模全球最高,占比约 44.4%,远高于欧洲(23.5%)、北美(17.8%),凸显出亚太地区益生菌行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益生菌产品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 879.8亿元。欧睿国际的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意大利,位居全球第二,并且仍在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行业规范的背景下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市场上无论是添加益生菌的乳制品和饮料,还是冲剂、饮品和固体饮料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大多数都使用了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菌种。根据智研咨询的相关调研数据,国内益生菌原料市场中,杜邦和科汉森合计市场占有率仍超过80%,国产菌种的市场份额仍有待提高。

不同于西方的肠道微生物结构,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是以考拉杆菌属为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且受遗传和饮食习惯影响。因此,引进的国外菌株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中国人的肠道环境也不一定宜于国外引进菌株的定殖和功效发挥。此外,现代中国人抗生素使用较为频繁,饮食习惯也日益多样化,中国人的肠道也更为需要生命力强、能够防止坏菌滋生并有多项调节肠胃功能的益生菌菌种。

随着我国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分离自中国人肠道菌群以及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将凭借着更为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特点这一优势逐渐取代进口益生菌菌种,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菌株的上市企业,在实现国产替代的国内外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

国内后生元市场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后生元研发、应用的早期阶段。随着全民大健康时代到来,关注自身健康也日益成为大众共识,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均跑步前进。而在众多行业细分领域之中,后生元成为耀眼的“后起之秀”,后生元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中国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下,后生元作为一种卓越的健康效应因子,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行业路径,对于促进中国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国民健康意识的崛起是益生菌行业发展的基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诉求愈发凸显,为整个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公司管理层认为食用益生菌制品需求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未来在公司经营业绩中的占比将不断提高。

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食用益生菌制品作为快速消费品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2)季节性

食用益生菌制品也被人们当作礼品馈赠,在节假日销量会明显增加,其余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3)区域性

食用益生菌制品作为高档功能性食品,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销量较小。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这一影响正在逐步消除。

4、行业竞争格局

在益生菌这一领域,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原料菌粉在我国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受到企业客户的青睐。“养乐多”、“妈咪爱”和“Life Space”等国外品牌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占有很大的份额,与此同时,我国部分自主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也在使用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菌株。

长期以来,我国在营养、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功能性食品市场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功能性食品所占据。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大众对饮食和食品健康的关注度普遍提高,由此带动了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的功能性食品种类众多、鱼龙混杂,在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等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受消费者普遍青睐的市场品牌。

虽然我国关于益生菌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在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分布的益生菌菌种分离、筛选、评价、培养等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功效研究不断深入。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逐步得到认同,且已得到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认可,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另外,因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对国际交流带来的影响,国内大型食品企业开始在国内寻找益生菌原料的替代供应商,这给技术积累深厚、菌株来源清晰、功能显著、数据详实、加工技术先进的国内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机会。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益生菌菌种资源库的建设,专注于益生菌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创新,专注于核心菌株功能开发,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资料、数据和发明专利,这些研究成果为公司B端业务的开发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资源,通过B端技术开发引领推动C端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公司食用益生菌市场开发重要渠道之一。这也成为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板块业务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复配食品添加剂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

1、行业概述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质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主要包括复配增稠剂(即多种增稠剂复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和复配增稠乳化剂(即多种增稠剂和乳化剂共同复合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发酵乳(含低温酸奶、常温酸奶和发酵豆乳等)、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烘焙食品等多种食品饮料中。复配食品添加剂可以使多种单体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并协同增效,可以降低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和成本,具有多方面优势。复配食品添加剂在国外以及国内的部分行业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发展潜力巨大。

2、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食品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也保持着稳定发展的态势。

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主要原料均来源于天然生长的植物。相比化学合成添加剂,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更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生产研究方面亦开始倡导“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可持续方针。目前,我国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只允许使用天然添加剂,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添加剂。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天然食品添加剂有着独特的优势,来源于天然生长的植物的绿色食品添加剂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作为日常消费品,食品、饮料行业属于非周期性行业,主要受下游市场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含复配食品添加剂)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2)季节性

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季节性取决于其下游的食品、饮料行业的季节性。因人们对不同产品的消费习惯不同,食品、饮料消费通常都有淡旺季,相应地食品、饮料生产也有淡旺季;另一方面,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主要原料均来源于天然生长的植物,主要原材料的生长周期(或生产周期)对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均有影响。因此,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销售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

(3)区域性

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区域性取决于其下游的食品、饮料行业的区域性。受主要原料产地、消费群体分布的影响,食品饮料行业的部分细分行业有一定的区域性,具体而言,由于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奶牛养殖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而受到原奶运输半径的影响,我国主要的液态乳制品生产加工厂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这使得公司所在的复配增稠剂和复配增稠乳化剂细分领域行业内企业也主要集中分布在上述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4、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超过2,300种,各种食品添加剂在原料、技术、工艺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食品添加剂行业总体上比较分散,中小企业众多,但是部分细分品种、细分行业集中度很高。从国际经验来看,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方向。

就公司所在的细分市场来看,由于复配增稠剂和复配乳化剂主要用于发酵乳(含低温酸奶、常温酸奶和发酵豆乳等)、植物蛋白饮料以及烘焙食品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通常规模较大,要求供应稳定和可靠,同时也更重视供应商对新产品的合作开发能力,供应商准入门槛较高。因此,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面临的市场竞争相对有序、良性。

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国内复配食品添加剂细分市场龙头的地位,与下游食品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并为其提供或共同开发食品配方、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及相应工艺技术。目前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得到了国内主要大、中型乳制品公司的认可,且多年来保持紧密的战略合作,在产品开发和合作研发方面的联系不断加强。加之以蒙牛乳业、光明乳业(600597)等众多乳企对公司益生菌原料的引进和核心菌株的应用,已经形成了食用益生菌制品和复配食品添加剂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拓宽和加深与下游客户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

1、行业概述

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农药、新型肥料等产品大类。动植物微生态制剂在促进饲用抗生素减量使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粪污减量排放、减少水资源、能源消耗和废水、废气排放,形成生物法绿色工艺体系,提高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植物微生态制剂是指由单一或多种特定功能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能为植物提供有效养分或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微生物接种剂,又称菌肥、菌剂或接种剂,其核心是微生物。微生物制剂通过其中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但能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有效拮抗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害,实现土壤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产量,降低病虫害。

另外,畜禽养殖业使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处理粪便、秸秆,制成生物有机肥。有机物料腐熟剂可快速处理粪便、秸秆,缩短腐熟周期,增加有机肥使用安全性。在我国农作物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大背景下,新型肥料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饲料产品中禁止添加抗生素的全面实施,以及养殖行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构建现代农业高效绿色发展新体系,在生物种业、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大幅提升生物农业竞争力;建立功能分子的安全高效分泌表达系统,创制可替代抗生素的新型绿色生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实现产业化;突破微生物和生物功能物质筛选与评价、高密度高含量发酵与智能控制、新材料配套增效等关键技术,创制和推广一批高效固氮解磷、促生增效、新型复合及专用等绿色高效生物肥料新产品。

公司的动物微生态制剂属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公司的动物微生态制剂针对不同动物的养殖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乳酸菌,通过运用高密度发酵和共价交联包埋等核心技术,制成具有高活性、高贮藏稳定性的益生菌原料菌粉,并依据不同动物生长特性,选择不同载体进行配比。目前公司动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应用于奶牛养殖和青贮,随着国家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的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不断推进,以及具有耐高温特性的后生元及代谢产物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公司产品在猪、禽、宠物、水产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3、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市场需求受下游行业的影响较大,其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与下游行业紧密相关。具体情况如下:

(1)周期性

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均存在周期性波动。受其影响,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亦呈现出周期性波动。随着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理性的、规模化的养殖者和种植者占比上升,畜牧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周期性会有缓解的趋势,从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周期性也会相应地减弱。

(2)季节性

养殖周期较短的猪、肉牛、羊、禽类、水产有一定的季节性。受此影响,相应的动物微生态制剂品种有一定的季节性。全株玉米青贮在每年秋季刈割、贮藏,苜蓿青贮每年分4-6次分批刈割、贮藏,因此青贮发酵剂的使用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我国国土面积大,东西南北的经济作物品种在季节性上相互补充。因此,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季节性不明显。

(3)区域性

我国主要的畜牧、家禽、水产等经济动物品种均有明显的区域性,动物微生态制剂企业多数选择贴近市场设厂,受此影响动物微生态制剂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玉米等主要饲料原料产地及沿海地区设厂较多。

蔬菜、瓜果、花卉等经济作物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导致相应品种的植物微生态制剂没有明显的区域性。畜禽粪便使用的植物微生态制剂区域性与动物微生态制剂类似。

4、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氨基酸为代表的营养性添加剂,以酶制剂为代表的促进生长的功能性添加剂,以微生态制剂为代表的抑制病原、促进健康的功能性添加剂等。氨基酸添加剂出现较早,作为营养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业,尤其是产肉型畜牧养殖业得到广泛使用。酶制剂发展相对成熟,主要使用于猪、禽类、水产等产肉型畜牧养殖业。动物微生态制剂是饲料添加剂行业的新兴产业,处于市场培育期。动物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中的一种“绿色”添加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养殖,是替代抗生素类产品的良好选择。动物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动物肠道菌群,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转化率,与其他类产品相比,在畜禽、水产养殖方面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食品及酒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科拓生物始终秉持“源于自然,传递健康”的愿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益生菌产品。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并持续开发新产品,已形成了益生菌全产业链的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畜牧养殖、农业种植等领域,并为下游客户提供产品完整解决方案。

(一)主营业务概况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益生菌制品、复配食品添加剂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成为“中国益生菌第一品牌和食品配料领军企业”为长期战略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部分业务板块发展受到暂时影响,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食用益生菌制品板块,依托公司多年来技术研发优势,公司益生菌相关产品市场知名度增强以及终端消费市场对益生菌功效和作用认知的不断加深,公司紧抓行业机遇,持续保持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复配食品添加剂板块,受下游市场需求收缩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板块,受养殖业低迷及工厂设备配套能力差,难以实现工艺相对复杂产品生产的影响,导致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仍处于蓄势阶段。虽面对重重压力,但公司仍然保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净利润同比增长0.32%,保持了整体业绩的稳定。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食用益生菌制品

公司的食用益生菌制品主要包括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用作食品配料或宠物食品配料)和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益适优”品牌系列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公司在现有食用益生菌制品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发和拓展酸奶发酵剂、灭活益生菌制品和代谢产物等产品,其核心菌株显著的应用功效对食品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开发各类膳食补充剂均有明显的吸引力。

公司拥有包含 20,000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的菌种资源库,掌握了益生菌分离、筛选、评价、培养、冷冻干燥和保藏的全套技术。其中,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乳双歧杆菌V9(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乳双歧杆菌Probio-M8(Bifidobacterium lactis Probio-M8)、嗜热链球菌S10(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10)等核心菌株已广泛地应用于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

2、复配食品添加剂

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与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紧密结合,解决终端产品配方中的某些特定需求,比如:提升风味口感、改善组织状态、增强稳定性、延长货架期等,是终端产品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户采用公司的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后通常都会选择向公司采购相应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公司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包括复配增稠剂和复配增稠乳化剂,主要应用于酸奶及其他风味发酵乳制品,同时可应用于烘焙食品、含乳饮料、调制乳和植物蛋白饮料等食品饮料,主要起增稠、乳化和改善口感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终端产品析水、蛋白沉降及脂肪上浮。

3、动植物微生态制剂

公司动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应用于畜牧养殖业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和青贮饲料微生态制剂。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主要作用是调节和改善动物的肠道菌群,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其健康状态,从而增强抗病能力,能替代抗生素等药物。青贮微生态制剂主要作用是减少青贮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青贮品质。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能够改良土壤,预防土壤板结,提高肥料转化率,促进农作物生长。

(三)公司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采购、生产、质检和销售系统,主要通过销售自产产品实现盈利,随着公司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建设的完善和技术积累,与同行业或上下游产业开展技术合作,为客户定制化的开发、转让益生菌菌株等业务也将逐步成为公司收入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采购模式

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益生菌原料菌粉以及奶粉、糊精、低聚糖等配料,其中益生菌原料菌粉是由益生菌菌株和培养基、保护剂等发酵生成;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原材料为益生菌原料菌粉、益生菌代谢产物和作为载体的发酵豆粕等。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原料为变性淀粉、果胶和琼脂等。公司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中,益生菌原料菌粉均采用自有菌株。国产原材料主要直接向生产商采购,进口原材料则主要向一级经销商采购。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以确保食品安全为首要原则。公司制订了《供应商准入制度》《供方评价准则》和《供应商日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单,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及评价。此外,公司还对原辅料执行按批抽样的检验制度。

公司对原材料实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由供应部负责原材料采购工作。公司于上年末制订次年年度采购计划并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合同。供应部每月根据生产部提供的生产计划,结合原料的市场行情、库存量、供应商报价、供货周期等制订具体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

3、生产模式

复配食品添加剂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与主要客户均签订年度框架合同,生产部每月末根据销售部提供的客户订单及客户每月发货统计量,结合设备检修等情况制订下月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

公司的自有品牌益生菌终端消费品根据市场开发计划、渠道拓展和预计铺货量制定月度销售计划。在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产品方面,公司与主要益生菌原料菌粉客户签订长期框架合同,客户按需向公司下达订单。金华银河根据前述销售计划和客户订单情况制订益生菌原料菌粉月度生产计划。

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对于乳安邦、瘤胃邦等非季节性、保质期较长的产品,公司结合客户订单和市场预测制订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对于青贮邦等季节性产品,公司于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对当年的青贮量进行预测,并结合主要客户的需求量制订生产计划。

公司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了《生产内控控制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进行生产管理。

4、销售模式

面向企业客户的食品级益生菌原料菌粉产品及益生菌终端消费品ODM采取直销模式,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自有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的天猫、有赞商城和线下的母婴店、药店等。

面向大型食品、药品或日化类龙头企业,公司采取以益生菌菌株开发或相关技术研发为先导,建立与大型企业的深度研发合作,由此实现战略合作,通过产品或技术绑定实现长期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有利于长期稳定客户,有利于实现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

在食用益生菌领域,公司还依托菌种资源库和研发平台,与下游部分头部食品、制药企业不断开展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益生菌知识产权转让等业务。

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以终端产品配方和工艺技术为先导,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首先与客户就其拟开发终端产品进行技术对接(或直接为客户开发适销对路的终端产品),经过终端产品设计、小试、中试、大试,经客户技术部门评估认可后,与客户签订复配食品添加剂销售框架合同和订单,主要以直销的方式销售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

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以直销为主,公司直接与大中型畜牧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农业种植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或订单,对其销售微生态制剂。

(四)主要业务资质

公司及子公司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了开展经营业务所需的全部资质,能够完整覆盖公司主营业务及所有产品的类型、范围及经营时间。

公司的经销模式主要为通过经销商销售公司自有品牌益生菌终端产品及向零散养殖户销售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经销模式销售收入占比较小,2022年度占比仅为3.85%。

线上直销销售

报告期内,公司线上销售主要是在天猫、有赞商城等销售平台销售益适优系列终端类产品,线上直销模式报告期内销售额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1.00%,占比较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和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技术、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建设、核心菌株功能开发、临床试验及益生菌生产、贮存等相应工艺技术的研发,具有较强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复合型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1人,其中硕士、博士学历人员22人。在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增强与客户合作的粘性,优化生产工艺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功效,增强产品竞争力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公司主导并参与制定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 T/CNFIA 131-2021、《益生菌制品 乳酸菌类 后生元》团体标准T/CBFIA 09001—2023,分别于2021年11月8日、2023年1月9日发布。公司参与制定的《植物蛋白饮料植物酸奶》T/WSJD 12-2020、《食品用益生菌通则》T/CIFST 009-2022,分别于2020年12月16日、2022年6月16日发布。公司目前正在参编《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生产卫生规范》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制剂》行业标准、《晶球益生菌》和《制剂型益生菌》团体标准,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助力行业健康规范高质量发展。

(二)丰富的技术成果积累

公司作为国内益生菌行业的领军企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拥有与益生菌相关的发明专利81项(含 2项国外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及多项非专利技术,并建设了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包含20,000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菌株,其中已产业化的益生菌120余株。此外,公司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针对核心菌株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联合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从而验证菌株的益生功能,积累了详实的数据支持。公司自2016年拓展益生菌业务以来,围绕公司核心菌株的利用,与客户达成的技术开发、合作研发、受托加工、产品定制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公司对外进行业务拓展或推进ToB业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研发活动和营销工作的有机结合

公司一贯推行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相融合的研发模式,公司研发人员与主要客户的产品开发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客户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工作,同时公司可以整合与科研院校的研发资源,开展技术合作,对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在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后,通过逐步试产、量产最终形成成熟的食品配方、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及相应工艺技术进而向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四)规模客户的示范效应和成本优势

报告期内,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完达山乳业、新希望乳业、江中药业(600750)、上药信谊、圣牧高科等国内领先的乳制品企业、制药企业和畜牧养殖企业均为公司客户,公司客户优质、合作稳定性强、合作粘性高。在食用益生菌制品板块,目前客户以食品和制药领域的企业为主,公司以技术合作为先导,与下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为其提供或共同开发产品配方、相应工艺技术、产品供应及已上市销售产品的稳定性检测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起具有高度融合性的合作关系。

(五)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及产品质量是公司的管理及文化基石,公司始终坚持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来保障客户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公司建立了严格、完善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清真食品认证(国际 Halal认证)等资质,食品安全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标准较为领先,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六)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公司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研究开发与产业转化双重能力的技术团队和一支稳定高效、务实进取的管理团队。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均在公司服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及益生菌制品的行业经验,掌握了领先的微生物发酵等核心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可以有效地把握行业方向,抓住市场机会,争取优良经营业绩。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国内复配食品添加剂细分市场龙头的地位,获得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和畜牧养殖企业的认可,在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七)生产工艺及装备优势

公司在浙江金华建设的食用益生菌制品生产基地,使用了公司研发积累的多项技术和工艺,如菌体富集浓缩调控技术、低温生冷颗粒包装技术、渗透脱盐喷雾干燥技术、代谢调控培养技术、低温包被真空干燥技术、协同增效应用技术等,多项技术和工艺的集合使用,使金华生产基地在行业内展现出明显优势。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生产线全系统共包含5,000余个全自动控制点,可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实现全自动原位清洗和蒸汽灭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产能。公司在生产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工艺流程的改进及生产自动化改造,并结合产品特点及生产工艺特点,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同时,优良的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也为生产优质、稳定、低成本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916.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8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2%。

(1)益生菌业务成为公司支柱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收入 13,953.15万元,同比增长 87.09%,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收入 4,157.40万元,同比下降 6.70%。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重视以及提高免疫等观念的普及,益生菌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大健康产业进入了公众强需求时代。近几年来公司以多年积累的益生菌核心技术为依托,严格的生产质量管控,大力加强市场推广力度,食用益生菌业务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食用益生菌各类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特别是部分大型乳制品企业、医药保健品生产制造企业、日化和食品企业,已经开始全面替代或尝试在其产品中添加使用公司生产的益生菌制品,众多企业把益生菌的应用作为全面升级产品档次、提升卖点、增强产品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要手段。

报告期内,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仍主要来自于B端客户,随着公司产品影响力的逐步增强,C端业务布局也开始逐步展开,2022年围绕C端业务,已经全面分渠道布局线下、线上业务。公司C端业务以委托经销商铺货为主,线上、线下、母婴、美容、临床营养等不同渠道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分别委托不同经销商予以实施,公司重点负责产品设计、卖点提炼、市场宣传、品牌推广、市场定价等基础工作。可预见C端市场将是公司未来食用益生菌制品增长的主要渠道。

(2)复配食品添加剂业务虽有波动但仍是公司基础业务

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业务收入 17,270.23万元,同比下降27.70%,主要受下游消费市场影响销量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022年度,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客户基本保持稳定,客户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动,全年销售复配食品添加剂 3,193.14吨。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业务短期的下降并不会影响其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公司将继续紧跟市场不断进行产品配方的迭代创新。

(3)“中国菌”更适合中国人

公司始终坚信益生菌的功效研究是一个长期持续、充满严谨与科学的过程,对于益生菌的研究更需要建立在高标准的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证据上。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资金2,208.89万元,系统开展了39个研发项目,新增7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公司广泛联合国内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以益生菌菌株功能开发为目标的研发工作持续开展,公司对明星菌株进行持续研究,不断发现菌株的应用功能,有利于拓展明星菌株应用领域,增加产品背书,更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功能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益生菌产品,依托最新研发成果,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是推进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

(4)绿色引领 科技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金华银河被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2022年度金华市绿色低碳工厂”,公司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对公司在益生菌行业长期专注发展、持续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绿色制造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认可与肯定,有助于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5)再融资项目成功发行,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已成功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0,000.00万元,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人民币1,409.76万元后,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8,590.23万元,为公司食用益生菌产业扩张和新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将加快公司在益生菌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6)扩增产能,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募投项目食用益生菌制品、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食品板块项目)、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动植物板块项目)均已取得环评批复,正在按计划正常推进中。其中食品板块项目一期工程重点规划研发中心,拟先行建设多条不同类型产品的小试和中试生产线,一方面全部研发工作先行,一方面为正式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提供精准的试验数据,已完成部分生产设备合同签订工作。动植物板块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建、办公楼封顶等工程。

(7)深化布局益生菌医药产业

报告期内,深圳君拓申报的“KEX02活菌胶囊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管线”临床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可在美国境内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公司与江中制药联合申报的治疗IBS、IBD的益生菌新药也在稳步推进中。两大活菌制药申报及临床试验项目,为未来公司向制药领域业务延伸做了切实的布局。使益生菌产业的应用开发由普通食品、饮料到功能性食品,未来向保健品、活菌制药领域拓展,公司益生菌应用技术逐步深入的发展路径和战略规划进一步清晰。

(8)突破海外客户,比肩国际菌株

2022年 10月,公司与 Centro Sperimentale del Latte S.r.l.签订了长达十年的《益生菌授权协议》,授权 Centro Sperimentale del Latte S.r.l.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独家生产、营销和销售公司植物乳杆菌P-8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 8),充分体现了Centro Sperimentale del Latte S.r.l.及海外客户对公司菌株功效的认可,通过此次合作提高了公司益生菌在境外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快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

1、主要经营目标

2023年公司将继续以基础应用科学研究为基础,支撑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系列产品,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的经营理念,继续坚持以ToB业务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益生菌ToC业务渠道,其中线上业务以自营和委托经销为主,线下业务以建立不同渠道的经销商运营体系为主。公司还将孵化一些有潜力的益生菌品牌及营销团队。重点打造产品质量、功能、品牌定位、价格管控、渠道管理、客诉和品牌宣传等基础工作,市场动销和产品推广以经销商为主,保持复配食品添加剂、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的持续稳健,重点推进食用益生菌业务增长。同时,加快推进食品板块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尽快建成投产。

2、主要经营计划

(1)业务拓展的重点

①2023年仍坚持以核心技术优势为切入点,以产品效能和产品质量核心驱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在各业务板块中,重点把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作为业绩增长的突破口。

②复配食品添加剂在稳定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继续重点与大型食品企业开展技术和产品合作,重点拓展食品和饮料企业的业务。

③食用益生菌制品坚持ToB为重点,采取为下游企业直接提供益生菌制品,或为客户定制益生菌终端产品的方式广泛开发客户。ToC市场兼顾线上和线下市场、坚持直销和经销相结合,重点推进品牌市场影响力的打造和线下经销商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和扩大客户数量和质量。

④以后生元系列产品为重点,加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

⑤预计2023年10月份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板块新工厂将投入使用,针对新工厂专门建设了益生菌固态发酵和液体发酵生产线,公司将重点开发适合单胃动物、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的微生态发酵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公司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覆盖和应用范围,加大该类产品的市场开发,使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销售业务获得突破性增长。

⑥积极利用公司菌种资源库和核心菌株丰富的临床试验资料,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增加公司技术服务收入。通过菌株资源有条件转让、资源和技术共享、合作研发、授权使用等手段,深化和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未来业务的增长做好布局。

⑦积极利用国际局势的变化,顺应内循环战略,积极倡导推进民族益生菌产业和市场的布局,努力使公司成为国内大型食品企业的战略供应商或备选供应商。

⑧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业务在继续保持反刍动物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和青贮发酵剂市场优势的前提下,重点推进畜禽动物微生态制剂业务,在继续实施大客户战略的同时,积极发展渠道业务,建立渠道业务销售的专业团队,推进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⑨适度加大市场投入力度,持续塑造公司的市场品牌形象。

(2)研发工作的重点

①积极推进已经立项的两个活菌制药项目的进展,为实时进入活菌制药领域做好前期战略布局。

②在继续加大对益生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适应不同行业和产业的需求,积极开发酸奶发酵剂系列产品和后生元产品、灭活益生菌、酸奶发酵剂系列产品的技术开发,丰富公司产品系列的构成,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内蒙古募投项目的建设增加新产品和新工艺。

③筹备开展益生菌保健产品开发和申报的相关工作,为进军保健品市场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④广泛与国内大专院校合作,系统收集国内各种优质益生菌、乳酸菌菌种资源,进一步丰富公司菌种资源库的资源储备,为建立“中国人肠道菌群资源库”积累数据和实物资料。

⑤积极参与益生菌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净化益生菌市场,维护和规范市场的有序竞争做努力。

⑥有针对性的开展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为建设公司综合研发试验生产基地做好技术准备

(3)其他重点工作

①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力度,为建设功能完善的技术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储备人才。

②完善员工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更适合人才发展和创业的制度体系。

③有计划的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业务扩展做好研发和产能准备。

④以食品安全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使命,持续把产品质量作为公司的生命线,把公司打造成对社会、对客户、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良心企业。

⑤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做好公司经营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的风险

在应用于乳制品的复配食品添加剂领域,公司主要面临着国际食品添加剂巨头丹尼斯克、嘉吉的竞争,相对于国际食品添加剂巨头,公司的竞争实力仍然表现在为下游客户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性价比高的食品、饮料或发酵乳制品配方,只有持续保持在市场产品开发的前沿,才能保持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地位。

在食用益生菌制品领域,公司食用益生菌原料菌粉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面临杜邦、科汉森等跨国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内同行业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主要面临合生元、LifeSpace等品牌的竞争。相对于杜邦和科汉森等跨国公司,公司因品牌上市时间较短,在品牌认知度上的差距增加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而在益生菌终端产品领域,公司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的天猫、有赞商城和线下的母婴店、药店等,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在动植物微生态制剂领域,公司主要面临抗生素、酶制剂、芽孢制剂生产企业的竞争。抗生素、酶制剂、芽孢制剂等起步早,公司的动植物微生态制剂是新型产品,市场还处于培育期或开发期。若公司未来不能在科技研发、产品创新和生产能力及效率方面保持持续领先,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公司作为为数不多的以益生菌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相较于境内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的资本优势和先发优势,但整体而言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等三大系列产品均面临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措施:

①继续加强产品创新能力,保证产品质量及产品稳定性;

②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规模,增强市场知名度和品牌认可度;

③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保持技术的持续领先,另一方面将加快募投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持续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成本,巩固公司竞争优势。

2、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乳制品行业,客户主要来源于乳制品企业。由于新产品、新业务的拓展均需要一定的周期且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这一特点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此外,蒙牛乳业、伊利股份(600887)、光明乳业等龙头企业占据了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还在继续提高,公司仍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应对措施:

①公司正积极在植物蛋白饮料、烘焙食品等相关应用领域开展食品配方、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及相应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②公司将重点扩大在食用益生菌领域和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销售规模。随着公司在各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不断深入,公司营业收入来源的客户多样性和行业多样性都将得到提高。

3、下游市场波动的风险

当前,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下游客户主要为乳制品企业,主要用于生产发酵乳(含低温酸奶、常温酸奶和发酵豆乳等)、调制乳和含乳饮料等产品;益生菌原料菌粉下游客户主要为乳制品企业、功能性食品企业、制药企业及其他食品企业,其终端产品以即食型产品、冲剂和饮料为主;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属于功能型快消品。公司复配食品添加剂和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的下游客户都属于快消品行业,虽然随着消费升级的日益深化,我国消费品行业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终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难以把握且容易发生变化,快消品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都促使快消品行业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以迎合消费者的偏好。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会导致某款或某类产品,乃至细分行业整体市场销量出现较大起伏,这种起伏也会间接影响到公司产品的销售。公司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下游主要为畜牧业企业和种植业企业,目前以奶牛养殖业为主。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行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小型养殖户逐渐退出,高产优产奶牛品种存栏数逐步增加,传统品种加速淘汰。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公司动植物微生态制剂产品的市场拓展。但是,奶牛养殖业乃至更为广泛的畜牧业和种植业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下游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也会传导至公司所处的动植物微生态制剂领域。综上所述,下游行业会因产品更新换代、行业周期等因素发生市场波动,相关因素将增加公司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环境、行业、市场、客户层面的洞察,不断开拓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4、核心技术、产品配方和核心数据等泄密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开发成果。在复配食品添加剂、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等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81项发明专利(含2项国外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多项非专利技术、众多产品配方、大量检测数据、乳酸菌菌种资源库数据以及多项独特的工艺技术。核心技术泄密会使公司丧失部分技术优势,产品配方、检测数据泄密不仅会使公司失去市场机会,还可能导致公司客户遭受损失,并对公司与客户的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严格控制核心技术、产品配方、核心数据的知悉人员数量,并与核心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

5、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导致利润下降的风险

公司在建的募投项目涉及大量厂房新建以及如发酵罐、离心机、冻干机等固定资产的购置。募投项目投产后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幅增加将导致公司每年折旧费用相应增加,虽然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新增营业收入足以抵消折旧费用的增加,但由于从项目建成到完全达产需要一段时间,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将可能导致公司净利润的下滑。

应对措施:

①审慎规划基建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方针;

②审慎进行非生产性投资,积极扩大已有产能的挖潜改造,增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6、募投项目建设风险

公司在建的募投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公司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市场拓展预期等因素做出。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变化、产业政策变化以及产品市场销售情况等变化因素的影响,致使项目的开始盈利时间和实际盈利水平与公司预测出现差异,进而影响项目的投资收益。同时,由于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预计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金额较大,投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将对公司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募投项目建设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并时刻关注下游市场动态,针对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7、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募投项目实施后,公司的生产规模将大幅增加,从而对公司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建立起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要求的管控体系,则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盈利能力等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同时加强各类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人力资源机制等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认同感,吸引和稳定人才,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cqyy.net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