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美国动作频频,中美之间的博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周期,主要分三大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军事层面,中美在这里都摆出了一副针锋相对的姿态。这段时间,美国对华军事施压有所升级,美军日前派遣一艘导弹驱逐舰,穿过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而在同一天,“尼米兹”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活动,似乎是在跟美菲先前展开的联合军事演习打配合,营造声势。
【尼米兹号去南海,山东舰则往关岛的方向开】
(相关资料图)
对此,解放军也有回应。“联合利剑”演习结束后,山东舰航母编队继续向东航行,尼米兹航母现身南海的同一天,山东舰也出现在关岛附近。根据外界的推算,山东舰跟尼米兹号的航线存在一个可能的交点,但这不代表中美航母在西太存在“擦肩而过”的情况,虽然确实有噱头,但一方面双方会刻意保持距离,避免误判;另外推算出来的航迹也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不过这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
但是,即便是中美航母真的在西太平洋偶遇,论分量和实际意义,恐怕也很难与山东舰逼近关岛相提并论。作为美军所谓“第二岛链”战略的核心,地处西太平洋要害,既是前沿基地,又是后勤枢纽,其战略意义,已经无需赘述,而解放军航母这时候逼近关岛,背后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
而在另一边,中国国防部长当下正在开展对俄罗斯的访问,进一步深化中俄防务关系,双边军事合作,有望往更高方向发展。当然,中俄发展关系向来不针对第三方,不过在美国看来,中俄防长会面就有另一层含义了。毕竟,时至今日,五角大楼仍然打不通解放军的电话,几次主动发起通话,都遭到拒绝。中美军事的交流渠道已经被冻结,而中俄两军的各种合作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或许比山东舰逼近关岛,更让美军感到如鲠在喉。
说完了军事方向的交锋,再来看看政治方向的,针锋相对的程度,也不逊色多少。毕竟,外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日前,G7外长会在日本召开,主要成员国针对中国、俄罗斯乃至于北方半岛局势,都做出强硬表态。而结束访华行程还没几天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还不忘给中美牵线搭桥,呼吁双方尽快围绕台海问题进行外长级会谈,言外之意,无非就是想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铺路访华。也不排除德国外长给美国当“传声筒”的可能。
【德国外长主动当起了说客】
不过,不管美国让谁来做说客,恐怕都无济于事。布林肯此前不是没有访华的机会,但是拜登政府当时过分沉迷于对华强硬的政治表演,白白浪费了缓和双边关系的最好时机。综合来看,美国近段时间围绕中美关系的种种消极举动,已经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外交信誉,打击了自己的外交形象。与其想着发动盟友,持续对中国发动舆论攻势,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去重建中美间的对话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中美这大半年来,比较显眼的事件,比如说佩洛西窜台,闹剧般的“气球事件”,然后是蔡英文窜美。美国不断打出台湾牌,渲染甚至是推动中美对抗,但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外交领域加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各方意外地发现,对于美国种种看似不合外交惯例的举动,中国已经完成“脱敏”,在应对手段上,也显得更加从容不迫,有礼有节。可以说,美国如果再不改换思路,中美博弈态势,或许很快将出现较大的变化。
【曾有一个访华的机会摆在布林肯面前】
至于在经济层面,中美双边还没有上升到交锋的地步,相应的,口风也都比较缓和。在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继采取行动,推进去美元化以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表示,美国的单边制裁显著影响了美元的地位。当然,表态归表态,这不代表拜登政府就会考虑放弃制裁,重建美元信誉。
另外,制裁对美元金融霸权产生的冲击,这个问题,美国的政治精英过去未必没有意思到,只不过当时还没有严重到财政部长亲自出面的程度。这也反映出,美元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虽然表面看着仍然光鲜亮丽,但也只是依靠世界金融体系的惯性来维持运转而已,但背后的信用体系,已经四面漏风。拜登政府急需中国这种规模的经济体,继续为美元背书。虽然我们目前正积极开展人民币国际化,但也不是说完全弃美元不用,因此双方仍然有合作空间。
【各国去美元化后,耶伦终于开始承认制裁对美国自身的影响】
金融之外,就是经贸层面的合作了。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美国商务部的访华通道,中方不仅没堵死,对于耶伦与商务部长雷蒙多两人可能的访华行程,还留了一定的余地,这就跟布林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看,中美在军事、政治以及经济上的博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地缘政治格局乃至于国际风向。而这三个方向上的博弈,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互影响,这就共同构成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基本网络。
责任编辑:
关键词: